艺术给我们插上翅膀,把我们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 契诃夫
艺术往往是浪漫和美好的代名词,于是你忘记了高晓松的自拍,哼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挥动着手中的画笔,承受着这个年纪不应该有的赞美——“你好有艺术家的气质哦!”
不过请先别高兴得太早,too young too naive的你或许并没有理解这句话可能隐藏的深意。毕竟艺术世界这么大,行为艺术最奇葩。
我不是个大馋鬼,我也不是什么都吃。我只是个行为艺术家(指着前面的食物说),我在完成我的作品。
——加菲猫
先为大家科普下行为艺术:行为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它是指艺术家把现实本身作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并以一定的时间延续。当代的行为艺术表现形式,大都与性、血腥、暴力相关,引起不少人的反感。
法国著名艺术家伊夫·克莱因是行为艺术的鼻祖,其代表作是《自由落体》
不同于绘画、雕塑等仅由单个事物构成的艺术,行为艺术除了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外,不受任何限制,这为它无尺度的奇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下内容请自备护目镜后观看,如闪瞎双眼或恶心干呕,内助概不负责。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2010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完成了一部划时代的行为艺术作品——在木椅上坐了两个半月,共736小时零30分钟,接受了1500多个陌生人的挑战。这场行为艺术吸引了包括比约克、Lady Gaga等明星在内的50万人观看,Marina也因此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
Marina与情人乌拉伊深情对望
早在1980年,Marina就因与情人乌拉伊合作作品《潜能》而在行为艺术界声名大振。两人面对面站着注视对方,共同拉开一张紧绷的弓,乌拉伊的手里是一支带毒的箭,直指玛丽娜的心脏,稍不留神毒箭就可能会脱弦而出。观众通过扩音器可以听到两人心跳的声音。
《潜能》
Marina惊世骇俗的作品远不止这些,当然最可怕的莫过于《节奏》系列。Marina裸体站在现场,观众可以用包括枪、菜刀、鞭子等道具对她做任何事情。
Marina与纪梵希还有一段恋爱关系
Relation in Space
《节奏》系列
Pyotr Pavlensky
俄罗斯行为艺术家Pyotr Pavlensky曾通过将自己的嘴缝住、赤身裸体躺在带有尖刺的铁丝网卷中、切掉自己下耳垂等行为艺术方式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当然,这些和他把自己的睾丸钉在红场地面比的话都弱爆了,这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蛋疼”艺术家。
艾未未
冯小刚曾说:“艾未未让我充满野性,没有他的纽约非常平庸。”虽然人品和作品一直都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艾未未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国际水平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行为艺术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不过似乎差评越多,他的表演就越卖力,“人来疯”艺术家的名号当之无愧。
模仿叙利亚小难民惹怒德国人
《一亿颗陶瓷瓜子》
小野洋子
1964年,小野洋子第一次表演了她最出名的行为艺术作品——《切片》。她要求观众用剪刀剪掉她的衣服,直至浑身赤裸。3年之后,《切片》的再次出演让小野洋子成了甲壳虫乐队的约翰·列侬“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洋子70岁的时候又一次大胆的表演《切片》,不过与最初“愤怒不安”的寓意完全不同的是,这次洋子是怀着对全世界的爱意完成这次演出的。
1964年首次表演《切片》
70岁的小野洋子表演《切片》
如果你觉得这些行为艺术大师已经站在奇葩之巅那就大错特错了。吃死婴儿、吃死人、吃屎……现在的很多行为艺术已经成了道德的反义词,让人实在无法接受。
在2015年迈阿密艺术博览会上,一名华裔女子挥刀砍人,现场观众竟以为这是艺博会的行为艺术而无人制止。或许,我们真的应该重新思考一下行为艺术的界限和意义了。
艺术家气质是一种折磨业余爱好者的疾病。
——切斯特顿
不是每一种艺术都叫行为艺术。花式作死还是释放天性,相信这么有“艺术气质”的你一定有自己的判断。反正下次再有人这么夸内助,内助一定会回击:“你才是艺术家,你们全家都是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