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死亡”,你会想到什么?
恐惧?困顿?还是哀伤?
如果说这个主题太过敏感往往让我们避之不及,那么没有别的时间比今天更适合聊聊死亡与艺术的关系了。
因为直面死亡,本身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死亡与痛苦,是艺术的最好题材
事物好不容易如愿的表现出来的时候,便是死亡。
——米开朗基罗
令普通人谈虎色变的死亡确实是艺术家们最趋之若鹜的题材。死亡与艺术如影随形,贯穿艺术史和艺术界的发展历程。
拉孔奥群像
《马拉之死》,大卫
艾未未模仿叙利亚小难民
《巴黎袭击的受害者》
《献给上帝之爱》,真人白金钻石骷髅,赫斯特
死亡代表着孤独、绝望和悲剧,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言,诞生就意味着某天的消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生的毫无意义,死的无能为力,但总有人乐此不疲地追寻着。这些触碰生死与痛苦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高频的成为经典,离不开他们对于人性、生命本质以及生存意义的终极探讨,沉重而深刻。生命之悲,在于无法永恒;而艺术之美,在于它可以永恒留存。
《苏格拉底之死》,雅克·达维特
浮雕《白马上的死神》,古斯塔夫·多雷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
——日本电影《入殓师》
经典动画短片《骷髅之舞》
死亡之美,艺术向死而生
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
——古贺春江
艺术与死亡的共性是美,美在极端与偏执,美在残缺与遗憾,美在摧毁与重生,循环往复。死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香水》,艺术与生命等价
古罗马时代石棺浮雕
新纪实摄影旗手,摄影界的梵高——黛安·阿勃丝于日记本上写下“最后的晚餐”后自杀。
“如果死后所有人和所有人相遇,那么死亡还有什么美丽可言。”死亡与爱,也常常共生。每一次的死亡,一定蕴含着一个或几个生命既平淡又壮烈的故事,那只能用艺术表达。
《潜能》,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兴奋和快乐的。——三毛
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顾城
《自画像》,梵高
对于那些选择死亡的艺术家们,不论苍凉或悲壮,我们更愿意浪漫的相信,他们的死亡学分已修满,是死亡之美,引领他们晋升去了更高的艺术天堂。
暗黑艺术,致命吸引
只有一种方式才能征服死亡:抢在死亡之前改变世界。
——阿多尼斯
不知是否由于人类对未知的事物总是特别感兴趣,又或者想与死亡决一高下,由生死大事衍生出来的暗黑艺术,总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潮流。
大都会博物馆曾举办《Death Becomes Her, A Century of Mourning Attire》葬礼服饰展,让我们看到了死亡与时尚的结合。
奈良美智笔下的大头娃娃,用上吊的眼尾流露出不友善的神情,也能够凭着这股死亡气息和负能量风靡全球。
还有《招魂》系列电影,让人怕并快乐着。
《盗墓》系列、血腥暴力漫画、黑色幽默电影、残忍的绘画和艺术品……死亡与艺术交织融合,挑战着我们,又诱惑着我们,填满生活的每个角落。
死亡是可怕的,死亡是美丽的,死亡是艺术的。艺术这件小事,事关生死。
推荐书籍
《暗黑艺术:24位国际顶尖艺术家的黑色梦魇与创作》
该书介绍了形形色色的暗黑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来源于国际上最优秀的24位暗黑艺术家,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摄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