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分享了交互设计作品集首页结构,首页结构中的Gallery,Skill以及内页结构。今天我们将会带来Overview、Research与Insight的部分。
Overview
Overview是一个总览,它能让招生老师看到之后马上就能知道这个项目在研究什么、解决什么,所以你需要用一句话去总结你的产品。那么这句话是什么呢?这句话应该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使用了这个产品做了什么,其中“谁”就是用户。这个可能有点难,但是无论你是在做市场、广告还是产品,都必须有这个能力,需要用一句话去讲清楚你的产品。
其次是团队,要写上在团队里你的贡献是什么,这个必须要写。为什么呢?还记得之前在作品集的要点中就有讲过,老师会看你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在你被录取后,就像是CMU、密歇根安娜堡还有乔治亚理工大学我所知道的做作品基本上都是小组合作,是studio的模式。就是几个人在一起做一个项目,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能力,这时候团队能力就非常重要,包括以后在工作中这种能力也很重要。所以你就要写清楚你的Team是怎样的,你做的贡献是什么。
关于Challenge,这个可以讲但是讲的人也不多。在提及challenge的时候就要提及你在作品过程中是怎样解决它的,这是最基本的部分,当然也可以加一些别的东西,比如背景、时间安排等。但是要切记,前面说的是主体,不要喧宾夺主。
现在看11页的例子,我觉得还可以,稍微有一点不足就是内容没有结构化。但是因为他的内容比较精炼,所以内容没有结构化也是可以的,也很清楚。但是稍微大一点的问题就是他没有写清楚团队每个人的分工,也没有写自己的分工,这样就让别人很难去评价他在团队里的工作。但是他很好的一点就是在开始就提出来自己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他说的是“怎样减少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然后他又说了解决方案,就是让人快速地问问题、分享资源,还有灾难发生的时候社区的团结力。
Research的组成
下面就是作品中比重最大、最重要的一部分――Research。Research部分又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小部分:一个是problem――问题;一个是中间的research部分,一般每个中间的research部分的方法后面都有一个insight;最后可以有一个Journey map或者Touch point。
首先说一下problem,它也不一定必须叫“problem”,也可以换成“go”或者“question”。看一下给出这个例子,它是在第一句就说自己的研究问题就是“想要更了解用户”,但这并不是他调研方法的主要研究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太抽象、太空太大了,所以他就把这个问题细化成了一个个可以用W-H来表达的小问题,W-H就是用“WHAT”、“WHO”以及“HOW”等可以表达的问题。这样才能让研究更有针对性,你的研究才能真正地去回答问题。比如你要研究一个关于自杀的问题,然后就需要去找一些人去问问题,可是你要问什么,怎样问才能让你全方位地了解人为什么会自杀。这样你就需要了解什么人想活着或者不想活着、什么样的人会自杀什么样的人会自杀、什么时候会自杀、自杀的人有什么共性和不同,就要这样把问题细化,只有细化的问题才能更好地领导你的研究得出有效的结果。
现在就开始讲research的主体部分,前面确定了研究的问题之后就要开始研究了。我要强调一下Research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决定了你之后的设计是否在正确的方向上的一个关键过程,它是人机交互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有时候甚至比设计还重要,而且你以后上学的时候大部分课也是在做research。
Research的研究方法有很多,比如定性、定量等都是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它们是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需求的。在你选用研究方法的时候,理解研究方法是第一步,只有理解了研究方法才能选择正确地方法。看我给出的research正例,其实它也不是特别好,但可以看一下它的表达方式:它在每个研究方法下面写了一些总结或者研究方法的目的和细节,我觉得这是可以的,这样就会让你的研究不会显得太空泛,但是要是能写明白每个研究方法选择的原因就更好了。切记,流水账似的写了自己有哪些研究方法,任何深入的东西都没有,会让招生老师感觉是生搬硬套。
举例来说,还是之前关于自杀的例子。你打算去研究人为什么要自杀,研究自杀者的行为,然后就说自己去自杀试试研究一下自杀者的心理。乍一听可能觉得还可以,但是仔细想的话是有问题的,因为你并不是真的想去自杀而只是试了一下,所以研究是有偏差的,如果你直接用了这样的方法那就是没有说服力的。比如说你可以选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去研究自杀的行为特点有什么共同点,然后在最后写上选择问卷调研的原因,比如因为选择匿名问卷,用户不用露面,这样可以保护隐私;也符合人群的需求;同时也不是像心理标准那样的每个人都不同,用问卷可以使每个人的个体偏差不那么大,所以才选择了这样的研究方法。其次就是要写得精炼一点,快速地介绍研究方法、给出研究结果,这样研究就会显得更有说服力。
Insight
下面进入insight的讲解。之前讲research的结构的时候说过前面要写每个细化的问题,然后后面都会有insight——就是你在research中得到了什么,之后再去做Journey map。Insight指的是研究的收获,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上面这个例子我觉得也不是特别好,但是它当时做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研,所以罗列了一些数据,大概研究的是“学生缺洗衣机”的问题 ,然后他就罗列了一些研究结果去说明多少学生觉得这是个大问题,多少学生觉得没有洗衣机是很难受的。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个事实罗列的结果,我个人觉得做一个原因结果型的会比做事实罗列型的能更凸显你的研究能力。比如研究“学生为什么没有洗衣机”、“为什么大家都洗不上衣服”,用问卷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洗衣服的频率,最后得到的insight就可能是比如“时间太统一造成学生总在同一时间洗衣服”或者“学校洗衣机不够”才造成学生洗衣机满员的状态。如果你能得出一个原因结果型的insight,会显得研究更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