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明白,电影是一项受到很多限制的艺术创作,创作中的奇妙构思常常会因为各种条件限制而无法实现。所以电影(故事片)又是非常依赖虚构、造假来完成的艺术,《少年时代》这部影片调整了电影和真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它放弃了很多可以「作假」的地方,并故意限制自己无法「作假」,所以它是对现有电影制作规范的一次全面挑战,这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影片突破了电影制作的时间限制。电影制作毕竟是巨额金钱的游戏,所以一般的电影在拍摄时总想着要省时省钱,不算前后期,一般拍摄期短则两月,长不过一年,不太可能细致地去跟踪一个角色的年龄变化,特别是对儿童来说,所以电影中人物成长一定是有跨度的。观众也意识到了大多数电影无法忠实记录人物成长这个缺陷,接受了电影采用「欺骗」和省略的手段,这是双方暗中达成的契约。
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说,投资一部电影终究是要看盈利率的,一个项目不能无休止地占有资金,它从开发到回收的周期顶多只有几年,《少年时代》大大突破了这个限制,这也要归功于影片制片人的鼎力支持。
电影的表演是可以公然「造假」的,所以有高超的化装术,让年轻人演老人,老人演年轻人,或不同的演员演同一个角色的不同阶段,这都有各种精彩的示范。但《少年时代》要求演员演刚好符合自己年龄状态的角色,而它又不是纪录片,观众或许会问,既然是虚构的故事片,有这必要吗?我想这在虚构和真实之间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影片像是一条无限逼近了真实的渐近线。即使现在的特效技术若不考虑成本,或许也可以做到以一个演员为模板,模拟他的成长变化,就像《本杰明·巴顿奇事》那样,但那绝对不如时间本身的流逝有力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少年时代》才是真正的不计成本,因为又有什么比时间更珍贵呢?
影片颠覆了电影创作和时代背景的关系。大多数电影或记录当下,或表现历史,它们都是从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出发来看待过去和现在,所以要么是用当代视角回溯性地评论历史事件,要么发表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新鲜感受,电影的时态总归是单一的,现在《少年时代》奇特地将完成时和进行时结合了起来,点状的观测时间被拉伸,它反应的所有历史,包括国际国内大事、流行文化符号、数码产品换代,在影片拍摄时都是处于当下的状态,但它的当下不再是一个点,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一条流动的线。